长乐村民:“商务局来的驻村女博士,实在!”
时间: 2025-08-15 11:02

  为方便和村民交流她自学方言、产假才休了三个月便回到村里、积极争取政策为村民服务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方式……在福州新区(长乐区)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,一位年轻选调生用脚步丈量民情,以实干诠释初心,将青春书写在乡村振兴一线。


  她是曾淑桂

  福州市商务局的博士选调生

  2023年7月来到福州新区(长乐区)

  文武砂街道洽屿村

  任党支部书记助理

  她发挥特长、真诚待人、赤诚奉献

  成为新时代选调生扎根基层的

  生动缩影


  村民评价:这姑娘实在

  日前,记者从地铁6号线下吴站出口沿着村道骑行约2公里,来到洽屿村。干净整洁是村子给人的第一印象。村口几棵大榕树下,十多位老年人正在这里乘凉。

   

  说到驻村的曾淑桂,老人们都说知道这个姑娘。村民们说,她在宣传政策、推广人居环境积分制等工作中非常耐心,尤其是与老年人打交道时,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政策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

  “这姑娘说话实在,做事更实在!”一位老人感慨道。

  “这姑娘是真心为我们做事!”另一位老人说。

  “她自学方言,用乡音和我们交流,让我们觉得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。”还有村民说,“她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,还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。”


  曾淑桂(左一)怀孕期间坚持上班,产后三个月就上班了。

  躬身泥土:

  从“博士”到“村里人”

  2023年7月,曾淑桂初到洽屿村,面对的是一幅亟待改变的图景:常住人口不足700人,老年人比例高、青壮年外流。


  驻村不久,她就领略到台风的厉害。2023年,台风“海葵”来袭时,她与村干部冒雨转移群众,肩扛物资。

  “这次抗台风的过程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尤其让我很感动的是村干部们。”曾淑桂说,当时有几位老年人不愿意转移,洽屿村党支部书记林建耀带着村干部们等逐一入户做工作,在积水很深的情况下把老人家背出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。

  之后,林建耀书记又牵头向上级申请建设排洪渠。后面再来台风时,积水少了很多。


  “通过解决这件难事,我认为基层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,不断解决问题。这里需要我,我也需要这里。”曾淑桂说。


  曾淑桂迅速转换角色,白天走村入户,晚上研读政策,甚至自学福州方言,用乡音传递温暖。骑车调研摔伤后,她拖着伤腿完成工作。

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驻村期间,曾淑桂怀孕仍坚守岗位,产假才休三个月便返村,租住在村里。

  产业破局:

  三产融合打开共富新密码


  农村要发展,关键要有产业。洽屿村于2022年建立了村合作社。但是单一的产品和销售渠道,无法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风险。

  经过曾淑桂等村干部的努力,推出“单位认种+合作社运营”模式,对接福州市直机关单位,两年卖出大米3.77万斤,创收18.9万元,为村集体注入活力。村民分红多了,留守老人也有了收入来源。“单卖稻谷仅能保本,但做成品牌大米,利润就来了。”她笑道。

 

  

  洽屿村土地碎片化严重,共有闲置农田近百亩。曾淑桂调研周边村庄的产业,为洽屿村合作社规划了近5年的产品结构升级路线:立足高品质耕地优势,引进黑米、紫米等高附加值稻种,或玉米、火龙果、西红柿等附近村社已种植高附加值果蔬品种,联合附近村镇规模化种植,与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;结合零碎优质农田,规划“一米菜园”建设,开展培育高品质有机蔬菜试验田项目。

 

  

  党建引领:

  激活乡村“红色引擎”

  “乡村振兴,关键在党。”曾淑桂协助村党支部规范“三会一课”,创新“田间党课”,将红色教育融入乡土文化。发现农家书屋书籍匮乏,她向上级申请经费添置科普、农技书籍,让“书香沁洽屿”。


  针对陋习,她和村干部一起推动“文明积分超市”,倡导婚丧简办。在上级文武砂街道的工作人员看来,曾淑桂引领的工作,“创新意识突出,党建工作既规范又有活力。”

  林建耀书记尤其提到,曾淑桂学习能力强,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并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单位共建活动,为村里争取抗旱补贴、排洪渠建设经费等,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
  “成为一名‘洽屿人’,是我莫大的荣幸。与乡亲们并肩奋斗的宝贵经历,将永远激励我奋勇前进。”曾淑桂说。

 

  


来源:福州晚报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解读